Sunday, August 22, 2010

攀登技術 - 攀登分級

.



第四章 岩場名稱及攀登分級

一、攀登分級
  

攀登分級的設立對技術攀登的推展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分級的標準並不像度量衡一樣有一定的標準,只是一種“大概的程度”,但這種大概的程度足以做為攀登參考。例如用於攀登記錄中、地圖上攀登路線的標示,以及攀登路線的比較等,以便讀者或攀登者對該攀登路線的困難程度有個概念。   

世界各地有各種不同的分級法,下法是參考美國的Sierra Club的分級法改編成,登山依困難程度共分六級:第一級至第六級。第五級錨樁攀登又分十一小級,以小數點表示,例如5.1, 5.2, 5.3… 5.9, 5.10, 5.11等,以便精確地表示困難程度。第六級,人工攀登,也分成五小級以6.1, 6.2到6.5來表示。攀登級數是依最困難的一段攀登為準,例如在攀登過程有一小段是屬5.4級,則這個攀登就叫5.4級攀登,如果其中有一段是6.2級人工攀登,則這個攀登稱為5.4-6.2級攀登。

  攀登級數分法如下:   
第一級:越野、登山等,不需靠手幫忙的登山。   
第二級:攀爬,需稍用手幫忙,但並不需借助於繩索。   
第三級:簡單平衡攀登,需用手及基本攀登技術,最好有繩索以備萬一或協助較沒經驗者。   
第四級:捆纏攀登,較困難地形需繩索捆纏,捆纏用保險支點可用天然保險支點或人工保險支點例如錨樁等。   
第五級:錨樁攀登,需設置各種保險支點來保護,例如:錨樁、岩楔等,但並非完全依賴這些工具來攀昇。   
第六級:人工攀登,需借助於設置的人工保險支點攀昇及保護。

二、段數分判   

除不同級攀登外又分六段。段數是各種攀登因素的綜合,用來表示該攀登所需的攀登技術與行為的水準。但不能將段數與級數混淆。級數僅表示攀登技術的困難性。一個人可以在低海拔或郊區的練習岩場做5.8級的攀登,這並不表示他可以很成功地做一個困難的高山攀登,舉例來說,在練習岩場做個5.8級攀登或許只能列入一段;但如在高山連續攀登二十幾個攀登階的四~五級攀登則可列為四或五段。這是因為長而困難的攀登不但耗費許多精力,同時也會遇到許多其他的問題,例如路線的找尋與選擇、落石、落冰等。其他包括區域性的天氣變化或在惡劣氣候中苦攀等因素也會增加攀登的級數,所以也有可能增加在這路線上的段數。最主要決定段數的因素是攀登者暴露在種種困難中的時間。所以段數只用於技術攀登期間,並不包括接近技術攀登前的所有行程。   

段數的分法如下:   
第一段:在數小時內可完成的技術攀登。   
第二段:需時半天左右的技術攀登。   
第三段:需約一天的時間。   以上一~三段並不需特別指出何種困難程度的攀登。   
第四段:需整整一天,最困難的攀登很少低於5.7級。   
第五段:需一天半到二天半的時間,最困難的攀登階很少低於5.8級。   
第六段:需要二天以上的各種困難攀登,包括人工攀登及自由攀登。   

以上各段數及級數的劃分並不很明確,僅僅提供給登山者做為攀登參考。因各攀登間的段數劃分及參考的因素有很大的差別,各人的技術能力也不儘相當,所以當你很成功的完成一個三段攀登時,並不表示你可完成所有三級的攀登。這種級與段的劃分雖不夠明確,但至少可使攀登者很便利地挑選與自己能力、興趣相同的路線,或描述所攀登過的路線情形,更可用於標示地圖及攀登報告,成為描述路線的原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