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2, 2010

攀登技術 - 繩結

.

第三章 繩結



繩結法在登山活動中是一項很重要的必備技術, 正確與否, 關係著生命安全, 故繩結須結紮穩固, 不易鬆脫才可. 繩結種類十分繁多, 各有其優缺點, 所以一般登山者僅選擇較實用的繩結. 此篇僅介紹在登山活動中最基本最實用的繩結. 其它較特殊繩結將在其它章應用時另述.

為了安全, 所有繩結都應該在打完主繩結後, 用繩索活動端在主繩結旁打一半扣結或單結, 以防繩結鬆脫. 同時攀登期間亦應隨時檢查.

一. 常用術語

1. 繩套 - 繩索簡易彎曲, 繩索兩端不相交. (圖 K-1.1)

圖 K-1.1---->


2. 繩環- 繩索彎曲, 兩端相交成環. (圖 K-1.2)

圖 K-1.2---->



3. 半扣結 - 繩索纏繞物體或繩索本身, 常用來固鎖繩結. (圖 K-1.3)

圖 K-1.3--->


4. 繩索活動端- 繩索自由活動的一端. 通常是繩結兩頭短的一端. (圖 K-2.1)



二. 常用基本繩結

1. 單結 – 最簡單的繩結, 用途甚多, 通常代替半扣用於固鎖繩結, 以防繩結鬆散.
(圖 K-2.1)

圖 K-2.1---->



2. 方形結 – 方形結又稱平結, 用於連接兩條直徑相同的繩索, 缺點是當繩索懸空或繩索的負荷時常變化時, 此結容易鬆脫. 使用時應在結的兩端各加一半扣或單結, 以防鬆開.( 圖 K-2.2)

圖 K-2.2---->


3. 雙套結 – 又稱栓馬結, 用於固定繩索在物體上, 或捆纏用. (圖 K-2.3)

圖 K-2.3---->


4. 繩頭結 – 用一條較細的繩索纏繞在繩頭上, 以防繩頭鬆散. (圖 K-2.4)

圖 K-2.4---->



三. 結隊用繩結

1. 單環帆索結 – 用於繫連登山繩於安全吊帶上. 此結非常可靠, 即使被加了重力後仍然很容易解開. 結隊時, 在繩索兩端的人可用單股登山繩穿過安全吊帶或尼龍腰帶打一帆索結, 並加單結.
(圖 K-3.1, 圖 K-3.1.a & 圖 K-3.1.b)




圖 K-3.1-a---->

圖 K-3.1-b---->


2. 雙環帆索結 – 可用於中間繩結, 其結法類似單環帆索結. 結隊中間一名在登山繩中點對折成繩套, 以二股在吊帶上打一帆索結, 並用鉤環將繩索活動端的繩套扣入腰帶上, 以防鬆開.
(圖 K-3.2)

圖 K-3.2---->



3. 繩盤帆索結 – 當攀登者沒有安全吊帶或尼龍腰帶可用時, 繩盤帆索結是最好的結隊用繩結. 此結可用單股或雙股登山繩繫成. 以登山繩在腰上纏繞三至四圈後, 在繩盤上打一帆索結, 並加一單結保險. 由於繩索纏繞在身上數圈, 其與身體接觸面積增加, 所以能分散及吸收墜落時所產生的震盪力.
(圖 K-3.3)

圖 K-3.3---->



4. 尼龍腰帶 – 以前結隊是用登山繩直接打帆索結在身上, 後來使用1/4吋吊繩在腰上繞5-6圈後打一繩盤帆索結加半扣固定兩繩端,以便繫連登山繩. 自Yvon Chouinard第一次在Yosemite 使用尼龍腰帶(Swami Belt)後, 這種尼龍腰帶己廣被採用. 此種腰帶是在沒有安全吊帶時, 用於結隊繫連登山繩用. 由於其與身體接觸面大, 容易分散墜落時的震盪力. 因其使用時比繩盤帆索結方便舒適, 因不需用登山繩直接在腰上打帆索結,不但方便於結隊且增長了登山繩的使用長度.

結法是用一吋寬管狀尼龍帶在腰上纏繞5 ~ 6 圈, 或用二吋寬尼龍帶在腰上纏繞 3 ~ 4 圈後, 尼龍帶兩端用水結繫連而成.
登山繩應直接用八字結或帆索結繫連於尼龍腰帶上, 絕對不可用鉤環串連 . 如圖 K 3.7.
(圖 K-3.4)

圖 K-3.4---->


5. 座位式 - 結隊時如用繩盤帆索結或尼龍腰帶繫結, 墜落後常會壓迫橫隔膜而妨礙呼吸及動作; 所以許多人喜用一吋寬尼龍帶結成座位式或是買用成品安全吊帶. 座位式除墜落後不會直接影響呼吸也便於繩索下降, 懸空捆纏及人工攀登. 座位式結法甚多, 在此僅介紹一種簡單而實用結法. 以一吋寬二十呎長的管狀尼龍帶, 在帶子約三分之一處對折, 並以單結打一帶環,然後在長的一端距單結約六至七吋處再以對折打一單結, 形成另一帶環, 此兩帶環為腿環, 此帶環大小以能套入大腿為限,但不可太鬆或太緊. 將此兩帶環套上大腿後, 將長的一端順著帶子的方向纏繞在腰上, 當第一圈繞回前面時應先穿過在二腿環之間的帶子. 帶子在腰上繞完後長短兩端以水結繫結. 結隊時, 登山繩應直接穿過所有纏繞在腰上的帶子及二腿環之間的帶子(圖 K-3.5).

圖 K-3.5---->


6. 胸式帶 - 胸式帶在懸岩地形攀登或冰河地形行進十分重要, 使身體多一支點. 除市面上成品外,也可用吊繩或尼龍帶繫結而成. 結法多種. 本文僅介紹一種較廣泛被使用的baudrier胸式帶.
以一長的帶環, 先將一手穿過帶環, 另一手將吊環另一端由背後拉至胸前, 與穿過手的一端繫連, 如圖 K-3.6. 繫結後尾端的帶環扣入座位式.

(圖 K-3.6 &圖 K-3.6-a )

圖 K-3.6---->

圖 K-3.6-a---->


7. 八字結 - 用途非常多, 常用於繫連登山繩於座位式或是尼龍腰帶上, 也用於將攀登者繫連於固定點上.
(圖 K-3.7-a, 圖 K-3.7-b & 圖 K-3.7)

圖 K-3.7-a---->

圖 K-3.7-b---->

圖 K-3.7---->



四. 連接繩結

1. 水結 - 用於繫結尼龍帶的兩端, 例如帶環, 尼龍腰帶, 座位式等. 水結應繫結的很緊, 否則容易鬆脫, 使用時也應隨時檢查.
(K-4.1)




2. 漁人結或雙漁人結 - 漁人結常用於繫連繩索的兩端, 此結非常牢固. 雙漁人結比單漁人結更為安全, 其缺點是不易解開. 如用單漁人結在結的兩端應各加一單結以確保安全.
(圖 K-4.2-a & K-4.2-b)







3. 雙八字結 - 用於繫連繩索的兩端, 例如下降時連接兩條繩索用. 此結的兩端應各加一單結以確保安全.
(圖 K-4.3 & 圖 K-4.3-a)






4. 接繩結及雙接繩結 – 用於繫連兩條不同直徑的繩索.
(圖 K-4.4 & 圖 K-4.4-b))






五. 其它用途繩結

1. 攀昇結 - 這是非常有用的繩結. 最常用於沿一固定繩索攀昇, 救難作業, 捆纏及下降時的自我保險等. 雖市面上有各種攀昇器如Jumar, Clog, Hiebeler等, 但還是應熟練下述各繩結.

a. 普魯斯結 - 結法最簡單, 也是最基本的攀昇繩結. 以吊繩直接纏繞三圈以上在主繩上, 如圖 K-5.1-a.
當沒有任何負荷作用於繩結時, 繩結可沿著主繩滑動. 但一有負荷加於繩結上, 此結就馬上固鎖. 普魯斯繩的直徑應比登山繩小, 一般是用七至九公釐直徑的吊繩. 雖普魯斯繩愈小愈容易固鎖在登山繩上, 但也不能太小而影響安全. 繩子的軟硬也很重要, 經熱產裡過的繩索較硬比較不易固鎖.
圖 K-5.1-a




b. 自鎖結 - 此結可用於兩直徑相等的繩索, 不過不易解開. 也不能直接用繩環繫結而成, 必須先纏繞完成後, 才把兩頭繩端用單結打成繩環. 適用於獨攀自我捆纏.
(圖 K-5.1-b)

圖 K-5.1-b---->


c. 鉤環攀昇結 - 將一條吊繩兩端繫結成繩環. 將繩環扣入鉤環後, 以兩股同時纏繞鉤環與登山繩, 並使鉤環開口向外. 此攀昇結的好處是比較容易在登山繩上滑動.
(圖 K-5.1-c)

圖 K-5.1-c---->



2. 繩盤 - 繩索不用時應打成繩盤以便攜行. 繩盤打法多種, 下列為二種為易結, 易解的常用繩盤結打法.

a. 登山者繩盤 - 為了避免繩盤扭曲糾結在一起, 繩索應順著同一彎曲方向整理捲成繩盤(圖 K-5.2-a - i). 最後以繩索兩端在一繩盤上打一繩頭結(圖 K-5.2-a - ii & iii)及平結(圖 K-5.2-a - iv)以防鬆散. 這是登山者最常用的攜行法.
(圖 K-5.2-a)

圖 K-5.2-a---->


b. 揹負繩盤 - 將繩索展開對折,使兩繩頭合併. 以一手握住兩股約距兩繩頭八呎處 , 另一手將對折的繩索同時以兩股打成繩盤. 再將繩端兩股同時繞在繩盤上三至四圈使繩盤成8字形. 之後將兩股餘繩折成繩套穿過繩盤的一方,然後將兩股繩頭穿過此繩套拉緊. 攜行時, 將繩盤置於背後, 將兩繩端分別繞過雙肩,經過脅部繞到背後再繞回腹前, 並將兩端以方形結固結.
(圖 K-5.2-b)

圖 K-5.2-b---->


3. 蝴蝶結 - 此結在繩中間打一繩環, 用途甚多, 可用於繩結隊的中間人員的繫結, 也可用於雪地拖曳雪橇,或拉緊吊橋等.
(圖 K-5.3)





4. 三環帆索結 - 多用於救難, 又稱椅結, 以垂吊傷者, 將其中兩環套入雙腿, 另一環套於腰部. 結法是將繩索對折成兩股, 以繩套為繩頭以兩股打一帆索結.
(圖 K-5.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